
膠東在線3月21日訊(記者 鄔勇)“到十四五末,力爭全市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范區總數達到50處,其中,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達到22處,持續改善海洋生態和資源環境,不斷促進漁民增產增收,打造全國領先、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場示范之城!3月21日,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22年度煙臺海域海洋牧場建設藍皮書解讀新聞發布會,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二級調研員孫成列在答記者問時說。

堅持規劃引領
依據《煙臺市海洋牧場管理條例》及《煙臺市水域灘涂養殖規劃》,聘請國內一流專家團隊,科學確定裝備型海洋牧場與航路、錨地等重點通航水域距離、離岸距離,優化海洋牧場空間布局,完善《煙臺市海洋牧場規劃》,為海洋牧場建設提供科學指引和更大發展空間。
突出綠色生態
進一步開展海洋牧場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質量調查,綜合分析海域環境容納量和生態承載力。
持續開展增殖放流,海藻床、海藻場建設,加快探索海洋牧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,發布全國首個《煙臺海洋牧場建設藍皮書》,讓海上“綠水青山”成為全社會看得見的“金山銀山”。
持續推動創新
推進與水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共建“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”,籌建陳松林院士團隊領銜的水產分子育種中心,重點攻關鮭鱒、綠鰭馬面鲀等深遠海養殖新品種,為深遠海養殖提供優質種源支撐。
加快組建中國海洋科技集團北方總部,籌建山東省海洋工程裝備及材料創新創業共同體,全面提升海洋牧場裝備科技創新供給能力。
與中國海洋大學、中國水產科學院等高?蒲性核_展戰略合作,籌辦中國海洋經濟論壇、深遠海養殖論壇。建設研究生教育聯合培育基地、大學生實訓基地,搭建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(煙臺)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臺,打造國內一流的海洋牧場科技創新和人才高地。
完善產業鏈條
持續放大黃渤海新區國際食品谷集聚效應,開展海洋牧場預制菜、新型海洋功能食品等高值化產品技術研發和生產,拉長海洋牧場食品加工產業鏈。
推進海洋牧場企業同盒馬鮮生、京東等平臺深度合作,創設旗艦店、直營店,推進一體化營銷。
推動海洋牧場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、認證和登記保護,優選“煙臺海參”“煙臺鮑魚”等創建山東省優質產品基地。四是包裝推介海洋牧場特色旅游目的地,打造全國休閑海釣打卡地和“仙境海岸·鮮美煙臺”旅游新名片,不斷提升海洋牧場價值鏈。
加強政策扶持
積極引入資金雄厚、運營規范的大企業、大集團投資海洋牧場建設。探索海洋牧場保險以獎代補政策,創新海域使用權抵押、貸款、產業基金、保險、股權投資等金融手段,加快建立多元化、多渠道投融資機制。
貫徹落實《煙臺市農業產業發展激勵政策十三條》,對裝備型海洋牧場創新發展涉及的裝備、配套設施及種業等給予市級財政兜底補助,爭取對深遠海大型智能養殖工船等給予更多市級財政補貼。
強化法治保障
加強《煙臺市海洋牧場管理條例》宣傳教育和貫徹落實,健全海洋牧場資源開發保護制度,深化與公安、海警等部門執法聯動、案件移送、信息共享等合作機制,規范海洋牧場的規劃建設、開發運營、生態保護、養殖環境容量和監督管理等相關活動。
嚴把“生態環!焙汀鞍踩a”兩條紅線,嚴格落實人工魚礁建設、海洋牧場平臺運營、船舶航行等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,堅持人防、物防、技防三防并舉,全面守牢漁業安全底線。